南陵龙舟赛开赛。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资料图片)
“一道往前,二道稳住,三道向后……各队注意,预备,划!”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在南陵县奎湖上,选手们挥桨竞发,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劈开水面,你追我赶,奋楫争先。
瞬间,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鼓声阵阵、呐喊频频。
6月17日的奎湖畔,一场龙舟500米直道竞渡正在上演。来自八方的群众争相观龙舟、迎端午,感受这项传统竞技带来的激情与快乐。这也是时隔三年,南陵县许镇镇再次举办龙舟赛。
南陵龙舟赛开赛。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许镇镇向来就有划龙舟的传统,坐拥四条河流,怀揽5万亩水面,是典型的圩区,也是婉约的水乡。充沛的水域资源,为龙舟竞渡提供了天然优势。
在许镇镇党委书记吴宗高眼里,龙舟串起的是儿时和现在。“打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看龙舟赛,印象尤为深刻。”他表示,举办龙舟赛,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丰富群众生活的有力举措。以龙舟之名,延续历史,传承文明,必将对提升许镇镇影响力大有裨益。
上午9时10分左右,4支龙舟队抱龙头上岸,点睛上红,顷刻间,钟鼓齐鸣,寓意鸿运当头。
南陵龙舟赛开赛。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龙舟赛参赛选手均由村民自发组成,28个村、28条龙舟、28支队伍,有的是农民,有的是个体户,还有的是企业老板。
虽然都并非职业选手出身,但龙舟对于大家而言,已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
今年40岁的陶小红来自许镇镇马元村,子承父业,平日里打理着一家羊肉馆,听说镇上要办龙舟赛,早早就报了名。
“上半年羊肉馆闭门谢客,以养羊为主,难得为村荣誉而战,家人都很支持。”陶小红告诉记者,等划完比赛,过了端午,就开门纳客。
陶小红所在的马元村龙舟队共有25人,1名鼓手,1名舵手,23名划手。“这是22人制龙舟队的标配,其中3人是替补。”虽然是头一次参赛,但陶小红早在2021年就参加过龙舟队的训练。
身为第6桨的位置,陶小红也有自己的划桨心得,“桨频要跟着鼓点走,比赛中除了考验耐力之外,呼吸节奏和体力分配也很关键,不能一上来就使蛮劲。”
南陵龙舟赛开赛。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和既当羊倌又当羊肉馆老板的陶小红不同,郑潭村村民崔世美,早在2019年就参加过镇上的龙舟赛,今年依旧是把方向的舵手,别看已经快60岁,却是队里的核心。
“舵手讲求的是一个‘稳’字,不能偏航,要保证在9米宽的赛道中间直线行驶,才能把其他龙舟前进的桨浪影响降到最低。”崔世美深谙舵手的重要,只有鼓手、划手和舵手默契配合,才能让龙舟合二为一。
2019年郑潭村晋级16强,为准备今年龙舟赛,村里还专门请了教练,这让大家信心倍增。“目前训练的最好成绩是2分20秒,今年目标就是划进8强。”崔世美信心笃定,“赛龙舟能提升团队凝聚力,大家伙同在一条船上,步调一致往前冲,再大困难也不怕。”
在芜湖上班的俞昌根,听说家乡举办龙舟赛,忙里偷闲,还特地请了假,加入民合村龙舟队。“连续的赛前训练,辛苦是辛苦,但乐在其中。”俞昌根打趣道,“我体重放在这,最合适的位置就是尾桨。爆发力要强,船头不能吃水过深,而要始终上扬保持冲刺状态。”
“众人划桨起大船。群众参与积极性特别高,集体荣誉感也特别强,自从6月1日训练以来,风雨无阻,一天都没落下。”看到村子焕发出的凝聚力,吴宗高打心眼里由衷欣慰。
下午开赛前,奎湖上下起了雨,一阵急、一阵缓,但丝毫不影响前来观战的群众兴致。
中午饭点刚过,包括运动员、裁判员和赛场内外的工作人员,都做好了打雨仗的准备。五颜六色的雨伞,七彩斑斓的雨披,一时间,反倒成了奎湖的一道别样风景。
预赛哨声吹响后,站在岸边的市民们也没闲着,纷纷拿起手机,摄影爱好者则架起“长枪短炮”,用镜头定格百舸争流的“速度与激情”。
置身其中,选手们齐声吆喝着《龙舟调》,应着鼓点,起桨、挥桨、划桨,激情与雨水、汗水融为一体。
“2分26秒71,要不是下雨,可以更快,但不影响出线。"刚刚小组第一上岸的陶小红,还大口喘着粗气,即便如此,也不忘给自己鼓劲,“明天再战!”
湖面上,大鼓擂动,几十支桨桡同时起落,泛起阵阵水花。
环湖岸边的男女老少,激动地眼神,跟着龙舟奔跑,“加油,加油,加油……”呐喊声,响彻奎湖……
(责编:刘颖、李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