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诺兰想用电影《奥本海默》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原子弹。

发布时间:2023-08-30 23:28:59 来源:哔哩哔哩

基本没有剧透,所有的信息点历史都讲了,诺兰是把一个众所周知的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但是电影的表达,同时同样是在震慑全世界,原子弹爆炸很震撼,不要再震撼了,就像当年一样。馆长的一些思考和记忆点,分享一下,可能会对观看有点用,也可能没用,反正结果就是原因,原因也是结果。

诺兰来中国记录照片,据说是他儿子拍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后面可能还会聊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诺兰的野心和成就都在,那么多人给他封神,整个世界都在配合,在几十年后,诺兰成为了奥本海默,让整个世界再一次“爆炸”。诺兰用巨大的信息,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细节编织了一次“真相”。再一次被震撼应该是讲故事的方式吧,从一开始美国就很会讲故事,直到现在。但这是让人敬佩的地方,看的时候脑子在不停地转,这也是一种“爆炸”。

馆长觉得这是近几年最接近电影的商业电影,但没有看完《星际穿越》那么回不过神来。其实这次离我们更近,每一个人。只是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就聊聊个人感受。

诺兰想用电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原子弹。

(馆长拍到奥本海默和原子弹唯一的一次“对话”像看着妻子的肚子,像问未出生的孩子,期待,恐惧,爱和恨,……哦,百感交集啊,也许这会儿它们就互换了身份。)

不是开玩笑的,想象一下我们的降生,一个小小的精子引爆了卵子,卵子内爆不断分裂,无法释放能量瞬间坍缩收进灵魂或者说意识,潜意识,总之就是控制每一个人的一种存在,馆长还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电影里也有说,人自己还没想明白。而黑洞的形成也是如此,恒星坍缩后又引爆!可能就是这样回到宇宙形成之前。

再多的毁灭,也不能改变人性,我们依然不自知,依然恐惧,依然贪婪,依然会死亡,所以奥本海默这样的人类还是会“爱”,会被女人折磨,会抽烟,会愣神,会不知所措。

《奥本海默》海报 来自豆瓣

说不上是恐惧,远远超出恐惧的范畴,电影里所有的人和事都是老生常谈,尔虞我诈,科学,情感,伟大,渺小,很日常。一个理论而已,一个设想,这样的故事画面要拍啥还是挺难的,又怕说不明白,还是用了语言,好在演员都挺牛逼的,状态,口音,层次都很细,也很到位。

诺兰一直是和理论物理学家合作。这次更加明显,导演其实也是个理论物理学家,要把那些无法言表的画面呈现出来,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想象成为现实,让假的变成真的,让死亡更像死亡,只是这次是让人对人的恐惧一直在回响。

《奥本海默》海报 来自豆瓣

正赶上日本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原子弹的年代正是20世纪人类思想和“战斗力”最强的时刻,人类似乎到礼“顶峰”因为无限接近了零,就像我们感觉最大地快感是无限接近死亡一样。那个几乎为零让奥本海默成为了零,成为了一个极限,一个承受者,一个创造者,一个结果,一个目标,一个名字,一个零。

在没有现在,只是人的最大限制,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运行,但我们的同时又一直在“现在”之中。这就是宇宙的法则,公转和自转,要在时空中运动,还有自己的运动,一层一层地套,宇宙还在爆炸之中,还在扩散,还在炸着。人其实就是人的毁灭者,这是必然,也是最初的设置,毕竟我们只是那些爆炸的尘埃一般,我们就是毁灭本身。

《奥本海默》海报 来自豆瓣

电影到三分之一,在原子弹还没成形时,身边的一对年轻情侣离开了,电影开始男孩在我身边不停的没有规律地拿起放下拿起放下那杯饮料,饮料的味道很好,很现代,很人类,很假。也许他们的饮料喝完了,就离开了。馆长觉得还挺震撼的,毕竟能这么拍大特写的人类不多。当时觉得电影要够震撼,这样周围淅淅索索的声音就几乎被吞噬了,还好人们没有说话,爆米花和原子弹一样,炸了之后又坍缩在人们的嘴里面。但在奥本海默焦急等待战场的消息时,身后有人接了电话:“你好,你好,哦哦,不需要”。你看世界就是这样。

一个人对全世界的影响?让全世界记住,让自己“存在”,这是所有人的欲望,但不是都能实现。电影内核更深了,起码馆长觉得,先不聊了,结构和《湮灭》有点类似,故事和所有事情一样,发生很简单,人无法控制,事后才是“事”本身。因为要讲述,要还原,要奖惩“分明”。那个时候要具体到人了,因为没有人能说明真相。

除非我们脱离影像,记忆,想象都不用影像,否则这是最好的电影标准。

馆长推荐去看,让自己被自己的爆炸震惊一下挺好。

《奥本海默》海报 来自豆瓣

馆长拍的,要看IMAX,前面很震撼,但有点变形,实际还好,手机拍照会畸变。后面没那么震撼,没那么变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