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徐宁】
近年来,因追星引发矛盾的新闻不绝于耳。追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引起的话题却从未停止。未成年人有自己的偶像并不是坏事,既可以丰富课余生活,释放身心压力,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还可以学习偶像的良好品质,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也有一些未成年人把握不好度,因为追星迷失了方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为偶像花钱如流水,和父母发生矛盾,出现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
相较于“80后”一张海报、一张专辑追星的简单方式,如今造星、追星现象更为普遍,追星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攒专辑、建贴吧到打广告、顶数据,形成了粉丝经济、粉丝文化。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追星,疏导未成年人理性对待偶像,规范和引导粉丝文化领域的新现象,发挥正向价值,是家庭、学校、网络平台、社会、明星以及未成年人自己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大部分追星的未成年人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作为父母,应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的追星行为,家长不要一味阻止打压,要及时与孩子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关注点,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进行适当干预,鼓励孩子为了目标努力。与此同时,还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能量榜样,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走出非理智性追星的误区。
身为公众人物,明星在社会上和公众面前应起到“标杆作用”,传播“正能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粉丝理性追星。
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和管理责任,更要约束自身的行为,对明星榜单等饭圈相关的内容重点进行管理,杜绝可能助长非理性消费的环节。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源头治理,铁拳出击,打击“流量至上”,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未成年人追星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对其正确、积极地引导,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追星成为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让追星成为实现梦想的助力,就可以让未成年人成为更好的自己。